monochrome photo of shapes square and triangle digital wallpaper

在数字生活中做减法

数字化浪潮袭来,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我们不再是单纯地使用「电子产品」,而是逐渐成为了「产品」本身。互联网巨头们竞相争夺我们的注意力,在这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人性的软肋:我们对程序里「间歇式奖励」欲罢不能,如同面对赌场中的老虎机,不厌其烦地点击和滑动屏幕;我们不假思索地行动,很少掂量背后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但凡长时间离线就会担心错过重要讯息。

开始远程办公的新常态后,我愈加能感受到长期面对屏幕的危害。久而久之,圆肩驼背、注意力涣散、烦躁焦虑等症状会接踵而至。当我尝试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后,「深度工作」的效率反而提升了,亲子和社交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合上了屏幕回到物理世界,我重拾了吉他,爱上了航拍,回归了纸质书阅读,还养成了「放空」的习惯。激发我做出一系列改变的是一本名为「Digital Minimalism」的书。在践行数字极简主义半年后,我归纳出三条贴士,希望帮助更多人收复「注意力失地」。

要事第一

那些扑面而来的推送消息是否让你不堪其扰?闲下来时 ,你是否也会盲目地刷微博、抖音和朋友圈?我们需要化被动为主动,提前规划好时间,找到生活中的「锚点」。一个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清早起来先为「今日要事」创建日程和清单。在每个日程时段,我们要力求心无旁骛,制心于一处。iOS/macOS/watchOS 中的「专注模式」值得常开,它可以帮助我们过滤通知,显著减少移动互联网的侵扰。

刻意留白

不论年纪,我们都需要在所处场域中找到一个容器,凿出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与无孔不入的信息流做短暂的切割。留白的时光能让心静下来,帮助我们「向内走」。半年前,我开始尝试把散步时耳机里的播客换成古典音乐,再到后来索性轻装上路,将耳机和手机都留在家里。刚开始这么做时容易进入难以忍受的无聊状态,但稍加时日会有所缓解。坚持了数月后,我开始享受这每天 1 小时 7 公里的「无数字化独处」,身心都获得了更好的放松。

取舍有道

人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它在「纷扰」中折叠,在「心流」中延展。要想从「低头族」和「屏幕控」中真正解脱出来,我们还要从源头抓起。建议大家尝试删除或折叠微信群,定期清理联系人,同类别的 App 只留下一个,用纸质书来替代电子书……「更少但更好」会让人变得专注和高效,而舍弃的东西其实并不会让我们真正错过什么。要相信重要的信息总会想办法找到我们,而更好的渠道恰恰是面对面的沟通。

数字极简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不是「去数字化」而是「为数字生活做优化」。通过减少「数字噪音」和限制「屏幕时长」,目的是让科技真正助力我们创造价值和享受生活。这篇短文只想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交流自己在数字生活中所做的减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