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园丁

撒上故乡张家港的土,盖上厚重的大理石,昨天清早爷爷被安葬在了奶奶的侧旁,享年 93 岁。我们一家老小齐聚在墓前,裹着黑衣撑着黑伞,并没有太过悲伤。万河归海终将相逢,愿这对恩爱六十余载的老夫妻在天堂再续前缘!

在爷爷仙逝的前夜,我辗转反侧,翻看起他和奶奶的老照片,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满面。从孩童时模糊的记忆,到两年前团圆夜爷爷的新春致辞……三十多年如同蒙太奇般飞快闪过,而他总是以一位慈爱内敛的智者形象出现。

爷爷不争,善于察言观色,热爱阅读和花草,多年来悉心打理着一个小院子。每次去探望他,爷爷总叮嘱我「奔波在外要照顾好身体」。虽然给我起了「竞一」这个名字,他却从来没有苛求我去赛过别人。现在想来,「一」这个字或许蕴含了「知行合一」的状态和「一叶一菩提」的心境,而这些都是他倾其一生的追求。

在申嘉湖高速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的太太忽然扭过头来问我:“你印象中爷爷最开心的时刻有哪些?”我手握着方向盘不语,眼前浮现出三个场景:

第一个是当年我拿着浙大录取通知书向爷爷报喜的时候——那份祖孙三代同为浙大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至今历历在目。

第二个是婚礼典礼上我分享了一张尘封多年的旧照片,照片里一个小女孩正和年轻时的爷爷学习书法。当爷爷意识到昔日里那个邻家小女孩已然成为自己的孙媳,我能感受到他对这段姻缘的深深祝福。

还有一个场景就在昨天中午,当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豆腐饭」,我们几代人一同追忆起爷爷的故事,交流着各自的近况……恍惚间,爷爷就在我们之中。他看着这棵悉心栽培的家族之树枝繁叶茂,正和奶奶一起有说有笑。

记得虎年伊始去医院探望爷爷,在翻看他在 iPad 备忘录里留下的文字时,我能隔着屏幕感受到他的浪漫。附上爷爷生前所作的小诗一首,以作纪念。

戏作老夫老妻歌自娱

夫妻姻缘岂等闲,百年修得共枕眠。

执手偕老六十春,攻坚克难齐争先。

爱巢共筑多辛苦,子女生育倾全力。

功业细微不足道,喜得子孙皆孝贤。

白首笑说年轻事,夫妻同心苦亦甜。

欣逢盛世增福寿,抖擞精神奔百年。

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适逢居家隔离满月,晚上借着微醺的酒意,来跟大家分享新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回望过往几年,很多事让我始料未及——亲朋离世、疫情反复、意外骨折、外派遇阻……我开始更深刻地认同和接受「诸行无常」

我们存活于世是有条件的,而有条件的事物往往变化无常。正是因为无常,人容易产生各种各样情绪。情绪的波动又让我们产生偏见、执念和分别心,以致陷入困惑和苦恼。人无法与情绪脱节,那么面对困境我们又有哪些出路呢?

拿上海当下的封城来说,这就是一个困局。许多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亟需借助外力来解决,但也有不少困难可以通过「转念」来应对。

什么是「转念」?大家是否还记得,早年推出的几款 iPod 都是不锈钢背壳的?2004 年的圣诞节,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照片里的 iPod 会是父母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在 MP3 随身听还是用「兆」作为存储单位的年代,iPod 那时的 20 GB 显得非常阔绰。我对它爱不释手,每天揣在兜里形影不离。久而久之,不锈钢背壳和口袋里的硬币、钥匙摩擦,留下了许多印迹。那个起初完美无瑕的 iPod 看着真是「遍体鳞伤」,这令我非常后悔没有给它套上个保护壳……机缘巧合下,我读到了乔布斯的一段话,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 「making a dent in the universe」 (在宇宙中创造属于你的印记)。原来早在产品开发阶段,乔布斯就知道不锈钢容易刮花。而这背壳材料的选择是他力排众议、刻意而为之的。他解释道:「刮花背壳使得你的 iPod 独一无二,留下了只属于你的烙印。」说来也神奇,自此往后,我再也没有因为印迹斑斑的 iPod 而纠结难过。先前恼人的划痕反而因为是我的「dents」而越看越顺眼了。

此时你的心里是否在嘀咕,这「转念」不就是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吗?我想它俩是有相似之处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变了,心境也就随之改变;但本质上,它们又是不同的。「转念」不是为了自我麻痹和陶醉,而是为了追求意义和发展。

在科技互联网公司,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It’s not a bug, it’s a feature!」(这不是问题,是卖点!)。这周我跟加州的老板连线,她也分享了类似的观点:「If you can not fix it, make it a feature!」(如果改变不了它,就将它利用起来!)身处在居家隔离中的我们,足不能出户,食不能果腹……该如何「转念」才能拥抱现状、找到破局的出口呢?
限制性条件其实是把双刃剑,它带来束缚,也可以促进创新。新鲜的蔬菜瓜果现在的确采购困难,但相信多数上海市民还没有窘迫到「无米之炊」的地步,我们不妨利用接下来几周尝试些新食谱——让不曾混搭的食材去组合,用同样的食材配合不一样的烹饪。再比如,许多男生也许和我一样每隔两三周就得理一次发(我本身发量有限,如果长长了就会显得头顶稀疏)。现在小区封闭管理,距离我上次理发已逾六周。看着我两鬓「长势如虹」,头顶却「巍然不动」,再这么发展下去,讲不准哪天我就拿起剃刀,培养出「理发」这门新手艺了。

玩笑归玩笑,我相信若干年后再回想起这个把月的居家隔离,我们中不少人会追忆和怀念。老中青三代同堂、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亲密时光人生中又有多少?特别是对于那些全身心扑在事业上的创业奋斗者,过往峥嵘岁月中哪有如此「着家」?而对于那些独居的单身男女们,习惯了都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生活,可否也曾想要一段「向内走」的静谧时光?还有平时很少打交道的邻居们,是否也因为这段封城的日子而彼此熟络起来了?
「转念」一想,居家隔离似乎也没有那么糟?!

P.S. 推文图片来自好友老张。借此也特别感谢疫情期间探望慰问的朋友们!祝大家健康平安!🙏

在数字生活中做减法

数字化浪潮袭来,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我们不再是单纯地使用「电子产品」,而是逐渐成为了「产品」本身。互联网巨头们竞相争夺我们的注意力,在这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人性的软肋:我们对程序里「间歇式奖励」欲罢不能,如同面对赌场中的老虎机,不厌其烦地点击和滑动屏幕;我们不假思索地行动,很少掂量背后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但凡长时间离线就会担心错过重要讯息。

开始远程办公的新常态后,我愈加能感受到长期面对屏幕的危害。久而久之,圆肩驼背、注意力涣散、烦躁焦虑等症状会接踵而至。当我尝试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后,「深度工作」的效率反而提升了,亲子和社交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合上了屏幕回到物理世界,我重拾了吉他,爱上了航拍,回归了纸质书阅读,还养成了「放空」的习惯。激发我做出一系列改变的是一本名为「Digital Minimalism」的书。在践行数字极简主义半年后,我归纳出三条贴士,希望帮助更多人收复「注意力失地」。

要事第一

那些扑面而来的推送消息是否让你不堪其扰?闲下来时 ,你是否也会盲目地刷微博、抖音和朋友圈?我们需要化被动为主动,提前规划好时间,找到生活中的「锚点」。一个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清早起来先为「今日要事」创建日程和清单。在每个日程时段,我们要力求心无旁骛,制心于一处。iOS/macOS/watchOS 中的「专注模式」值得常开,它可以帮助我们过滤通知,显著减少移动互联网的侵扰。

刻意留白

不论年纪,我们都需要在所处场域中找到一个容器,凿出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与无孔不入的信息流做短暂的切割。留白的时光能让心静下来,帮助我们「向内走」。半年前,我开始尝试把散步时耳机里的播客换成古典音乐,再到后来索性轻装上路,将耳机和手机都留在家里。刚开始这么做时容易进入难以忍受的无聊状态,但稍加时日会有所缓解。坚持了数月后,我开始享受这每天 1 小时 7 公里的「无数字化独处」,身心都获得了更好的放松。

取舍有道

人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它在「纷扰」中折叠,在「心流」中延展。要想从「低头族」和「屏幕控」中真正解脱出来,我们还要从源头抓起。建议大家尝试删除或折叠微信群,定期清理联系人,同类别的 App 只留下一个,用纸质书来替代电子书……「更少但更好」会让人变得专注和高效,而舍弃的东西其实并不会让我们真正错过什么。要相信重要的信息总会想办法找到我们,而更好的渠道恰恰是面对面的沟通。

数字极简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不是「去数字化」而是「为数字生活做优化」。通过减少「数字噪音」和限制「屏幕时长」,目的是让科技真正助力我们创造价值和享受生活。这篇短文只想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交流自己在数字生活中所做的减法。

十年一谏

昨夜小楼又东风,同期入职的老同事发来一波回忆杀。初见的场景恍如昨日,让人感慨万千。2010 年 8 月 15 日,我从香港毅然决然地搬到上海,次日又在北京的三里屯开启了全新的职业旅程,一切只因遵循了内心的声音。

十年一晃而过,也只是偶尔在镜子前,才在日益高抬的发际线上照见岁月如梭。这一路风雨兼程,走南闯北,娶妻生女,未敢懈怠。掐指算来,我经历了 5 个层级 7 个职位,在 4 大洲 12 国留下了印记。长期主义并非源自坚持,而是热爱。驻足回望,我要感谢命运的眷顾和诸多师友的提携!

这些年背后,其实没少走弯路,但不论好坏,每一步都算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青春十载但求诸己。昨晚思量再三,萃取一些教训,与君共勉。

#健康第一

十年来,仗着年轻气盛,跋山涉水行走沙漠,将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到差旅途中,常常一个月要在几个时区间来回切换。少小离家异地生活的经历,让我习惯了跟家人报喜不报忧,总觉得小病小痛睡一觉就好。然而近年来两次入院,让我开始警惕,也试着更有规律地健身饮食。君子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人生这场马拉松,还得靠持久力。透支健康换来的财富恐怕终究要连本带利偿还。最深刻的教训恰恰最耳熟能详——劳逸结合,量力而行。

#始终如一

事业要有所建树,一个可循的法门是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价值观和天赋才干的成长型职业,持之以恒地发展一生受用的技能,创造富有意义的社会价值。我很庆幸在职业生涯初期接触到 Coaching,后来又通过盖洛普叩开了积极心理学之门。原生家庭的养育理念让我很在意短板和不足,而优势教练的学习转化了这种心智模式。向内行,悦纳自己;向外走,扬“长”而去。践行优势理论最显著的裨益是自我成长——明晰目标,创造体验,复盘反思,并持续、专注地打磨特长。

#知行合一

我的专业领域涵盖高效沟通和领导力,然而知易行难。纸上得来终觉浅,工作中躬行尚且不够。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无论是与孩子,伴侣,还是父母,都得更用心。倘若能将传授的知识技能内化成举手投足的习惯,且不论对象始终如一,愿穷尽毕生来修行。更何况,大道至简悟者天成,理论学派了解得越多,反而容易乱了方寸。在量与质、泛或精、博和专之间,需要取舍的智慧。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过往十年,得以如愿在世界一流的学府深造,与一群有趣有才的人共伍,并伴随着一家伟大的创新企业迭代,实属有幸!诚然,师友和舞台赋予我的要比自己创造的多得多。而今迈步从头越,还望新的十年内心更笃定,步履更踏实,且行且珍惜!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曾分享过,他十七岁时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过活,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 从那时开始,他在余生的每一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不会完成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被给予“不是”的时候就知道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诸行无常,记住我们终将死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在死亡面前,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荣誉、骄傲、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都会消失,留下那些我们真正珍视的东西。下面的这首这首《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是由张惠美作词,石青如作曲,彩虹合唱团献唱。它的歌词优美,旋律动人,更让人动容的是字里行间表露出的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对宝贵生命的珍视

岁月在你我呼吸间流浪
当终点抵达
那些想望休息了吗
身心在日出日落间耗转
当无常宣判
你的心回家了吗
周遭一幕幕演出
不存在的陌生
寻寻觅觅哟
断线珍珠怎么接
失落的音符怎么唱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我用温暖
守护生命
让浪花留了痕
我用觉照
守护健康
让转轮点了光

改变,从我开始!

斯敏斯特教堂又名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它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毗邻议会大厦,它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自1066年起它成为历代国王加冕与安息之地。除了王室成员外,很多名人也都安葬于此,包括牛顿、丘吉尔、达尔文等。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上帝与科学家比邻而居,国王与文人相携长眠。生与死的边界在这里模糊、世俗与宗教在这里交融、王权与教权在这里碰撞、科学与神学在这里共存、人性与神性在这里同放光辉。

在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不起眼的花岗石墓碑,上面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在这块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原文: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译文: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10多年前我初入职场,读到这篇时一笑而过,踌躇满志着要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今天再读来似乎更能产生共鸣,从好高骛远到脚踏实地,开始逐渐懂得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当我们自身的心智模式变了,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改变,从改变自己开始。回归当下,坐言立行。与诸位共勉!

高瓴资本张磊的哲学思维

  1.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风险投资很多是需要退出的,但人才,永远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深刻意识到,教育是对人生最重要、最明智的投资。我希望用创新的方式倡导普惠教育,以此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承担责任、创造价值。

  2.高瓴的投资哲学在很多方面同样适用于教育和人生选择。第一是“守正用奇”,即是要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激发创新;第二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就是要一个人在有限的天赋里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第三则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指只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成功自会找上门来。

  3.在投资方面,我喜欢“想干大事”的企业家;在教育方面,我喜欢与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共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帮助杰出的人实现更大梦想。

  4. “价值投资”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现价值,第二阶段是创造价值。同样,教育也是,发现自身的天赋和价值,构建并利用自己的独特去创造新的价值,在“价值投资”的过程中造就自身的成功。

  5.好的教育平台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与格局;与杰出商界领袖直接对话,则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境界与视野。我们应当考虑的是:如何与高质量的人花够时间,做一些高质量的事情。挣钱只属于自然而然的结果的一部分。

  6.财富的意义远不止于物质和金钱,而是代表着沉甸甸的道义和责任。既然我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我们就要善用这些财富服务和回馈社会。从小处讲,这是知识与财富之间的良性循环;从大处看,这是为了让个人价值与造福人类的终极目标相一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7.我定位自己不仅仅是一位财富捐助者,更是创新教育模式的践行者。对于企业家而言,捐款是相对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花费精力和时间,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趋势,脚踏实地引进国际一流教育思想和资源。

  8.跨行业、跨界、跨专业的自由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新的产业时代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来驱动,需要真正的科学上的创新,尤其是基础科学、硬科学。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才也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仅有商业管理或是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

  9.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多重考核,培养学生极高的韧性,这些品质对将来的个人发展,无论是创业还是做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培养既有商业头脑又有科学技能的跨界型人才。这是市场所提出的需求,也是社会所提出的需求。

  10.我们不能只建一座桥,要有很多座不一样的桥,甚至要有摆渡船,来帮助大家以各种方式到达教育和自我认知、自我丰富的彼岸。这其实就是对教育多样性的要求,精英教育、普惠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都应存在发展的空间。我希望对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

  11.我一直认为,未来的构建需要无尽的想象力和踏实的执行,这两种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正是人才。

  12.教育也是一个很讲究情感关怀激励的领域,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人工智能时代,就越是呼唤着人性独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动等这些真正有温度的东西。科技的创新终将引领教育的创新,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挑战,但这些挑战也给了人类一个更大的重新创造历史的机会。

  13.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人才培养打开了更具想象的创新空间。投身Fintech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不一定都是‘技术背景’的同学才有机会,艺术、人文等社会学科的人才同样大有作为。

  14.未来的入口是科学和教育。我们既需要有商业头脑和人文精神的科学家,也需要具有科学知识、尊重科学的企业家,能够和科学家一起去工作。

  15.人本主义和精英理应结合起来,精英不应该孤芳自赏、“躲进小楼成一统”,而应与社会发展同步,在与社会互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16.我们不仅要掌握科学思辨的能力,还要心中长存人文精神的火种。用舍我其谁的魄力去勇敢拥抱变化;用第一性原理去不断探究世界的价值原点;用人文精神去点亮心中的灯塔,Think big,Think long!

  17.不要问学校给你什么价值,而要问你自己能多创造出来什么价值。这里的创造价值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动态打造自己的过程。

  18.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珍惜你身边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说再见。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19.始终保持好奇心(intellectual curiosity)对青年人来说非常重要。世界永恒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变化催生创新,所以我们应着眼于变化。只有始终保持着好奇心,不断地迎接、拥抱创新,才能形成一种善意的价值创造,形成让蛋糕更大、开放共赢的局面。

  20.真正的诚实(intellectual honesty), 是从来不要去骗别人,也不要骗自己。虽然有时候,也许有人不靠诚实也能成功,但这种成功第一是不持久,第二是最后会搬起砖头砸到自己的脚。

  21.我们的教育一直都重讲堂甚于思辨,然而知识和智力的独立(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你能够坚持走多远的一个基石。

  22.同情心(empathy)很重要。经历得更多之后,我变化最大的是能更加理解这个世界与社会的复杂与多样性,更加宽容了。这意味着我能更容易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谅解别人,欣赏别人,考虑别人的问题。

  23.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奇心、思考的独立性、诚实与同理心,并且有长期奋斗的心态,剩下的只是运气和大数法则的问题。一遍一遍做你有激情的事,并且喜欢一遍一遍的做,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24.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是一个人能力的“护城河”。要学会坚定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短期内没有被看懂的窗口机会,把“护城河”做好。

  25.我们应该多发扬运动员精神。运动带来的好处不仅是身体方面的,还有团队合作、竞争、以及如何面对失败等诸多方面。只要玩竞技类运动就会有失败,不可能一直赢。

  26.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现在大家所讲的匠人精神。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家要立刻做到惊天地泣鬼神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我个人建议,再小的事情也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大环境改变不了,争取营造小环境;小环境改变多了,就会改变大环境。

  27.我希望大家选择做时间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 的世界里,懂得“滞后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早已先胜一筹。我把这称为选择延期享受成功。有句话叫“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让我们从远处、大处着眼,要看未来,看全局。我常常给创业者建议,要学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个战略在创业中有效,也同样适用于你我的生活。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不骄不躁,好故事都是来自于有挑战的生活;持之以恒,时间终将会成为你的朋友。

段永平的“本分”和“平常心”

来源 | 格上私募圈 (ID: simuquan )

段永平在2018年9月30日在斯坦福与华人学生进行的交流和分享:我们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本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rational(理性),就是回到事物的本原,就是做对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对。Stop Doing List(不为清单),说的是做对的事情,但做对的事情,要落实在不做不对的事情上。
很多人经常做一些明知是错的事情,是因为抵挡不了短期利益的诱惑。举例,OPPO/vivo的Stop Doing List:没有销售部(因为不需要谈生意);不单独和客户谈价钱(所有客户一个价,省了双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10年20年加起来很恐怖啊);不代工(代工的产品没有大的差异化,很难有利润);没有有息贷款(永远不会倒在资金链断裂上。芒格说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就不去哪里,多数企业垮掉都是因为借了太多钱了。)


对话段永平


1. 对你来说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段永平:不同年龄答案是不同的。现在是家人、亲情、友情。这还需要说为什么吗?


2. 没有销售部,那你的价格决策机制是什么?
段永平:做市场调研,在上市的时候就尽可能定准价,错了及时调整。(电子产品)竞争的本质在于产品差异化,要做别人提供不了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成了日用基础商品,只能靠价格来竞争,很难挣钱。


3. 你有没有试图改变过性格和思维方式?
段永平:我觉得没有,性格很难改。中欧有个统计,世界500强的CEO中什么样的性格都有,而他们只有一个共性,就是integrity(诚实)。


4. 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怎么应对贸易战的挑战?
段永平: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企业本身,做的好,有没有贸易战都无所谓。很多做的不好的企业,会拿贸易战当遮羞布。好的企业,危机来的时候,反而是机会。我们不贷款, 有充裕的现金流,所以每一次危机来的时候都是机会。


5. 投资早期企业的逻辑是什么?
段永平:我不投早期,只投上市企业。投黄峥是因为个人原因,他是我朋友,我了解他、相信他。黄峥是我知道的少见的很有悟性的人,他关注事物本质。


6. 谈一谈营销方法论?
段永平:(外界)有个误解,以为我们很看重营销。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营销一点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没有哪家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营销失败。公司失败,本质都是因为产品的失败。当然我不是说不要营销,事实上我们营销做得很好。营销,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你想传播的信息传播出去(给你的用户)。我这里是要强调,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瞎说。企业文化最重要。广告最多只能影响20%的人,剩下80%是靠这20%影响的。营销不好,顶多就是卖的慢一点,但是只要产品好,不论营销好坏,20年后结果都一样。


7. 中国品牌在新兴市场国家有哪些机遇?
段永平:这个我不太懂,但我不觉得会有太大差别,都是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的本原。


8. 巴菲特饭局上发生了什么?
段永平:我做公益,老巴(巴菲特)也做公益。我直接捐出去,和通过老巴捐出去是一样的,所以就拍下了巴菲特午餐,只当做公益了,还能向老巴学习。不一定要吃饭,看老巴在网上的视频、讲话、股东信,就可以了。老巴(说)的东西,逻辑上很顺,听起来像音乐一样享受。


9. 现在手机(企业)有两种模式,一是小米这种先圈用户,再通过其他方式变现;二是苹果这样,靠产品本身赚钱。哪种好?
段永平:首先,圈客户的角度,苹果比小米厉害;其次,长远来看,没有什么企业是靠便宜赚钱的。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一定要把重心聚焦在用户上,也不是我们非要做高端还是低端,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没有满足所有人。
我们早年经常提性价比,直到我有一次跟一个中国通的日本人谈合作说到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时,对方很困惑地问道,什么是性价比,是“sex-price” ratio吗?我当时就愣了一下,觉得日本人的词典里似乎是没有性价比这个东西的,之后又花了很久才悟到,“性价比”实际上就是性能不够好的借口啊。我希望我们公司不会再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词了。


10. 未来的投资/创业趋势?
段永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有点儿难。我个人不太关心前沿的东西,我一般比较滞后,看懂了好的公司再投。前沿的东西,是苹果这类公司关注的,我做的是找到苹果这样的公司。


11. 这么多手机公司,为什么苹果最成功?
段永平:苹果很难得,focus(聚焦)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苹果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就是做最好的产品。苹果文化的强度很强,有严格的“Stop Doing List”,一定要满足用户,一定做最好的产品。我们不和苹果比,因为1000个功能里面,有一些比苹果强,说明不了什么。就像CBA篮球打不过NBA,说我们会功夫,不是扯嘛。


12. 社交方面的“Stop Doing List”,与投资的关系?
段永平:我是anti-social的,社交很累,很费时间。泛泛的社交里朋友太少,看起来认识很多人,其实很难深入了解。有时间我更喜欢去打打球。我投资只是爱好,average(平均)能beat (打败)S&P。


13. 为什么说“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段永平:所有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的,只是做的比别人更好。我们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 坚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筛合伙人,筛供货商,慢慢地就会攒下好圈子,长期来看很有价值。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是因为你猜市场的需求往往很难,但是别人已经把需求明确了,你去满足这个需求,就更确定。(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后中争先指的是做好产品的能力。或者说,敢为天下后指的是“做对的事情”,后中争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14. 有没有过一些投资错误?
段永平:投资没犯过错误,投机犯过。(投资其实也犯过,但错误很小,当时可能没想起来。)投机百度的时候被short squeeze(夹空)了,亏了1亿~2亿美金。我学老巴:想不通的我不碰,肯定会错失很多好机会,但是保证抓住的都是对的。投资遵循老巴的逻辑:先看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怎么挣钱。95%的人投资都是focus在市场上的,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挣钱的。


15. 什么时候卖苹果,为什么?
段永平:好公司是不需要卖的!


16. 你来美国后,能力圈有什么提升?
段永平: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说待在里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能力圈是:诚实对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这样的态度,然后如果能看懂一个东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内,否则就不是。苹果1万亿市值?我从来不关心这个,我只关心它赚钱的能力。买公司,是不打算卖的,除非它盈利能力改变,或者有更好的标的,自己很懂,价格又很低。


17. 怎么看待创业的“坚持了才有希望”和“Stop Doing List”?
段永平:“Stop Doing List”说的是做对的事,如果知道错了,马上要改。创业依然适用。(就是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错的事情一定要尽快改!)至于怎么做对,那是方法层面的,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要是不知对错,就是没有是非观,那这辈子很难有成就。是非观是要自己培养、坚持的,没有shortcut。比如抽烟,很多人不戒烟不是因为不知道它不好,而是抵抗不了短期诱惑。


18. 为什么不见媒体?
段永平:不希望给公众留下我掌控公司的印象,抢了CEO的成就感。不抢他们的功劳,这很重要,因为事实上我本人已经10多年没有在一线了,如果我还是CEO的话,公司很可能做不了这么好。


19. 怎么看待中美市场环境对创业的差异?
段永平:美国环境更好一点。在中国做企业更辛苦,做完自己的事,还得做警察的事、消防的事、保安的事,麻烦……


20. 你主张不贷款,不用margin,错过了机会怎么办?
段永平:贷款和用margin,赚的时候快,赔的时候更快。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湿一回鞋就湿一辈子,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有些机会总是要错过的,只要保证抓住的是对的,就足够了。)我们过去的大部分竞争对手都消失了,我们还健在,道理也许就在此。


21. 你怎么看待智能手机壳行业?
段永平:我不懂。但是我知道,好东西不需要推广,你看智能手机一出来,很快就普及开了。如果你的东西推出去没有很快抓住用户,肯定是不够好,一定要回来好好思考,想自己的问题。

22. 对职场新人职业发展的建议?
段永平: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跳来跳去。硅谷很多人喜欢跳槽,但是在苹果干30年,比跳去大多数创业公司结果都要好。

23. 如何看待创业?
段永平:如果自己都不懂自己在做什么,要让投资人相信你是不可能的。黄峥有一点特别好,会不停地问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个是什么意思,关注问题本质。


24. (什么是)企业文化?
段永平:企业文化就是Mission、Vision和Core Values。“Mission”是为什么成立;“Vision”是我们要去哪里;“Core Values”是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招人分合格的人和合适的人。合适是指文化匹配, 合格是指能力。价值观不match(匹配)的人,坚决不要。给公司制造麻烦的,往往是合格但不合适的人。一群合适的普通人在一起,同心合力也能干大事。


25. 怎么看待中国企业爱弯道超车?
段永平:Alaska有句话,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捷径是迷路的最快的办法。)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事情,关注本质最重要!不然即使超过去,也会被超回来。

26. 怎么判断股价便不便宜?
段永平:这是关注短期关注市场的人才会问的问题。我不考虑这个问题。我关注长期,看不懂的不碰。任何想市场,想时机的做法,可能都是错误的,我不看市场,我看生意。你说某只股票贵,how do you know?站在现在看10年前,估计什么都是贵的。你站在10年后看现在,能看懂而且便宜的公司,买就行了。


27. 怎么理解“Stop Doing List”?
段永平:主要讲的是做对的事情。它不是一个skill(技巧)或者formula(公式),而是思维方式:如果发现错了,就立刻停止,因为这个时候成本是最小的。我不能告诉你对错,怎么判断对错,要自己积累。
不该骗用户,不该骗投资人,每句话都是一个promise(承诺),这你应该是知道的。你去找投资,说没生意,没skill,什么都没有,那你去找你爸。你总得有点儿什么,才能见投资人吧。如果你自己都搞不清楚要做的事,让投资人怎么相信你?至于怎么把事情做对,要花时间去培养skill sets(就是有学习曲线的意思,要允许犯错误)。坚持“Stop Doing List”,厉害是攒出来的。OPPO跟苹果比,我们在做对的事情上是一样的,但是在把事情做对上可能有些差距。但我们有积累。我们比大多数公司厉害。
“Stop Doing List”没有shortcut(捷径),要靠自己去积累,去攒,去体悟。stop doing就是发现错,就要停,时间长了就效果很明显。很多人放不下眼前的诱惑,30年后还在那儿。错了一定要停,要抵抗住短期的诱惑。

28. 在硅谷怎么更好地带娃?
段永平:最主要的,要给孩子安全感。怎么给?就是给quality time,就是高质量的陪伴,跟他们交朋友。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待在一起,把手机藏起来。
要无条件的爱。中国人容易有条件的爱,“你得了第一,爸爸很爱你啊”,这两句话绝对不能放一起说。中国人也爱到处夸孩子得了第一,这容易给孩子压力。孩子会想:我得第二你是不是就不爱我了?我带孩子,坚持尽量不对孩子说“NO”,除了大是大非,涉及边界的事,其他的都让孩子大胆地探索。

29. 怎么看待老巴?
段永平:老巴是一个很好的人。他是发自内心的的对人好对人诚恳。他很睿智,任何复杂的问题,他一两句话就说到本质了。他这么睿智这么成功又对人这么好,中国企业家里我基本没见过这样的,美国企业家里也极少。

30. 为什么卖网易?
段永平:因为丁磊就是个大孩子,那么多钱放他手里不放心,虽然股价证明我可能卖错了。

31. 怎么看待特斯拉?
段永平:芒格说,马斯克是个被证明了的天才,他的IQ可能是190,但他自己认为他是250。但是run a company,you must be rational(经营一家公司,你必须要理性!)。在我眼里,特斯拉是一家价值为零为zero的公司,迟早要完。他的culture(企业文化)很糟糕。

32. 如何建立长期友谊?
段永平:就是和人真诚打交道。我跟老巴学到的, 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友谊。所以要对朋友宽容,要友善,要诚实。但他也没说要有很多朋友,能有一打好朋友就足够了。

33. 怎么把culture(文化)传承下去?
段永平:没有特别的秘诀,主要在于选择,找到同道中人。因为你是没有办法说服不相信你的人的。不相信你的人,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是飘的,你能看出来。然后就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靠年头淘汰掉不合适的。

34. 怎么样选人,包括合伙人,员工?
段永平:一次就找对那是运气。主要是要有标准,该淘汰淘汰,该散伙散伙。知道错了,要有停止的勇气。越早停止,代价越小。

35. 你的“Stop Doing List”举个例子。
段永平:我想的都不是眼前的。我是学无线电的,但我没有干这个,因为这不是我爱干的事。当年研究生毕业时找的工作说你多少年能当处长,两年能分房子,鸡鸭鱼肉有得分。但是我没有兴趣。所以我离开了。后来去的佛山无线电八厂,当年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公司招了100本科生,50个研究生。大家都不满意,很多人都想走。结果我离开两年后小霸王都做出来了,回去一看,那帮人都还在(只走了一个人)。很多人说“我没有找到更好的机会”,其实是他们没有停止做不对的事情的勇气。所以stop doing的意思,就是发现错了就要马上停,不然两年后,可能还是待在那个不好的地方。我一直想的是长远的事情。很多人都是在眼前的利益上打转,他30年后还会在那儿打转。

36. 美国对中国的误解?
段永平:美国人对中国的理解整体不错。我支持political right(政治正确),因为如果你连政治都不正确,你怎么会正确?目前美国人选的总统是让我非常困惑的,但我相信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37.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
段永平: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对的生意,对的人,对的价钱。这是老巴说的。)对的生意说的就是生意模式,对的人指的就是企业文化。price没有那么重要,business和people最重要。culture跟founder(创始人)有很大关系。business model,就是赚钱的方式,这个是你必须自己去悟的,我没法儿告诉你。就像如果你不打高尔夫,我是无法告诉你它的乐趣的。

38. 创业该怎么坚持?
段永平:我的理解很简单,如果你坚持不下来了,就坚持不下来了。你坚持下来的东西,肯定是你放不下的,到时候你自己会知道。

39. 怎么看比特币/区块链?
段永平:我对不产生现金流的东西,不感兴趣。区块链我不懂,不懂不看,不懂没法下重注。但是我看不懂,不代表你看不懂,你要投自己能看懂的。

40. 怎么发现并保持平常心?
段永平:保持不难,因为它就在那儿(是内心已经有的东西)。不过,马云还说过一句话“平常人是很难有平常心的,所以平常心也是不平常心!”发现嘛,靠吃亏。因为没有平常心,一不rational就会栽跟头。

41. 怎么找到喜欢做的事?
段永平:你如果总是待在自己不喜欢的地方,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所以发现错的事情,就要停。多去尝试,去寻找。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没有加班的概念了,因为你会想尽办法工作。

42. 我觉得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对吗?
段永平:成功肯定是有原因的。

43. 如果有机会再活一遍,什么事会做得不一样?
段永平:不知道,没这么想过这个问题。可能少喝点红酒?

44. 最想给儿子说什么?
段永平:说什么都没有用,做什么才重要(最重要是做什么)。(这是老巴说的)

45. 怎么发现对/不对的事情?
段永平:要有时间想。可能会想很久,有一天突然灵光一现,想明白是错的/对的。我们当年想小霸王的广告词,想了半年才想顺词。很多人一天到晚忙,根本没时间想,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

46. 中国有没有大危机?
段永平:也有人微信上问我会不会有动荡啊之类的。我说我以为我们一直在动荡中呢。我觉得我们一直都有危机啊,有人危,有人机,做好自己就好了。

47. 怎么看待贸易战?
段永平:你用10年看,这件事一定会过去。股市要真出了问题,苹果那么多现金,一定更厉害啊,所以这个时候更应该买好公司。

48. 你是怎么找到你们公司的产品的mission(使命)的?
段永平:产品角度,是慢慢摸索出来的,发现不对,赶紧停。比如苹果的充电器,说了一年了,今年没推出来。没推出来,肯定是有问题没解决。没解决就不推。

49. 男怕入错行。将来会火的、自己擅长的,自己喜欢的,选哪个?
段永平:如果你知道:会火的+擅长的+喜欢的,那肯定做那一行。问题是这很难知道,所以优先做自己喜欢的。钱多不是好事,因为挣钱是一个很大的乐趣,钱多你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乐趣。钱差不多就可以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更重要。

50. 苹果手表心电图FDA认证有价值吗?
段永平:当然有啊,首先吸引眼球,让人知道啊;其次,有了认证,医生才会承认啊。

51. 人机交互的下一个突破口?
段永平:我不知道。但是机器肯定越来越强,人已经在围棋上输了,做投机你也打不过机器。但是在投资上,机器永远打不过人,因为机器看不懂公司。

52. 怎么对待差异化定价(给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价格)?
段永平:价格不一致,一是他们迟早会发现;二是客户发现能议价,会想尽办法跟你讨价还价,浪费你很多时间,这都是麻烦事。价格一致,会省很多麻烦。做产品主要是要抓住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价格。可以看看空客的John Leahy。(一个人打败了波音啊!当然背后靠的还是产品!)

53. 黄峥的什么(优势)让你投他?
段永平:我和黄峥10多年的朋友了,我了解他,我信任他!

「惟课」推荐延伸阅读:

段永平 – 百度百科

段永平往事 – 界面新闻

阿里的“无用”和“有用”

作者:戴老板、张假假 / 数据支持:远川研究

2001年年初,钱塘江已经嗅到了春雨的气息,马云坐在离西湖3公里的华星科技大厦办公室里,总感觉阿里缺了点儿什么东西。

手握高盛和软银等投资的2500万美金,阿里此时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半年前,《福布斯》记者Justin Doebele把穿格子衫的马云摆上了杂志封面的位置,让阿里在海内外声名鹊起。踌躇满志的马云高举高打,办公室开到了香港、硅谷和欧洲,人员也从开始的18个人迅速扩张至数百人。

尽管创始人豪气干云,CFO资深老练,但公司运营却一团乱麻:多地团队配合混乱,公司缺乏清晰架构,汇报体系乱作一团,账上剩下1000万美金,只能撑五六个月。更重要的是,入职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西装革履,有的拖鞋T恤,有的蓬头垢面,马云为阿里描绘的宏大愿景,他们认同吗?

在1月8日这一天,52岁的香港人关明生拖着行李箱,来到华星科技大厦报到,并在旁边120块/天的招商宾馆里一住就是两年。这位有着25年国际管理经验,在GE工作了15年的资深高管离开已定居的伦敦,千里迢迢来杭州,只办一件事:担任阿里巴巴的第一任首席运营官(COO)。

关明生温和,客气,两鬓泛白,发际线高于阿里所有的程序员。尽管他的工龄比互联网的历史还要长两倍多,但马云在北京长富宫饭店跟他聊完后,便拍板道[1]:”我看你赴约不迟到,大衣叠成方块,办事井井有条,和我天马行空的个性正相反,可以互补,阿里巴巴现在就需要条理和系统。”

出乎意料,关明生上任后来并没有马上施展他娴熟的管理手段,而是先帮马云做了一件看起来很”务虚”的事情。

来阿里报到的第5天,马云在关明生办公室里跟他阐述阿里的价值观,唾沫横飞,关明生发问:”你讲的这些都很好,为什么不把它们落实到纸面上?”马云一想有道理,于是他们俩就跟蔡崇信、吴炯、金建杭和彭蕾四个人一起,沿着关明生建议的 “愿景、使命、价值观”三个方向讨论了起来。[2]

愿景和使命都在马云脑子里,前者的雏形是”80+10+1″:”80″指企业能活80年,”10″是指世界10大网站之一,”1″意思是只要是商人就一定用阿里巴巴。而使命也是现成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不好办的是价值观,马云从办公室里拿出一叠纸,是他构思价值观的草稿,足足有五六十页。

整理这些草稿颇费功夫,那叠纸彭蕾和关明生各拿一半,把里面的要点一条条地抄在办公室的玻璃板上,满满一整墙。然后六个人开始讨论,增补,删减。7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商量出了阿里价值观的第一个版本:激情、创新、教学相长、开放、简易、群策群力、专注、质量、服务与尊重。

9个关键词,两个同事提议:”叫九阴真经吧?”其他人齐摇头,这不是邪路吗?喜欢风清扬的马云脑子很快,立刻反应道:要不叫”独孤九剑”吧!

在此后的三个月里,类似的讨论和碰面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很快,一套考核系统诞生了,目的是让全公司都能接受统一的价值观:阿里每个员工都必须有一个季度评估和打分卡,50%的得分来自于业绩,剩下的50%来自于对价值观的坚持程度,雇佣、评估、晋升和辞退均以这个得分为基础。

不出意外,员工对此并不买账,毕竟价值观从马云口里说出来是一回事儿,变成考核指标则是另一回事,更何况那9个词看起来平平无奇,像是从MBA教材里扒出来的。员工抵触是普遍现象,甚至在关明生一次宣讲中,美籍高管艾斯利曼也在台下抱怨:花了三个月,就搞出这些矫情的PPT来[4]?

是啊,这么虚头巴脑的东西,有用吗?

01. 刷橙

员工觉得价值观”无用”,原因有两个,一长一短,短的跟当时全球互联网寒冬有关,长的跟中国企业家的心结有关。

2001年互联网泡沫刚破,丁磊在酒吧喝酒浇愁,马化腾困难时一度想卖掉公司,李彦宏为了业务转型在董事会上声嘶力竭。悲观的情绪在北上深的IT圈子里蔓延,偏安杭州的阿里却在账上现金只能撑6~7个月的情况下,花了3个月时间搞了一套价值观出来,绝大多数员工都想不通。

不光是普通员工无法理解,企业家们也无法理解。马云创办阿里的1999年,正处在改开后第一批民营企业家有所小成的时候。这批经历了十年动乱寒潮浸骨的50后和60后,始终处在一种如履薄冰和时不我待的分裂中,对”口号式治理”天然不信任,对一切貌似”假大空”的东西都感到厌恶。

这种情绪其实很合理。在市场经济中,实用主义的”黑猫白猫论”才是终极信仰,价值观要么像是洋人嘴里的英文单词,要么像是人民日报的头版社论,即使有企业家倡导价值观,多半也是喊的人装样子,听的人翻白眼,柳传志接地气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三板斧,才是那个年代的管理显学。

依照惯例,阿里的价值观也应该在雷鸣大作之后,化作无关痛痒的雨点。但矛盾在于,马云是真信价值观,这意味着初期一定困难重重。

率先抵触的是B2B销售团队。2000年底,阿里第一个成功商业变现的产品”Gold Supplier”(中国供应商)上线,销售工作由销售天才李琪负责,公司各种背景的Sales开始增多。这些人大都出身草莽,学历不高,这个月能不能签单决定他们下个月的温饱,”价值观”听起来既遥远又不切实际。

18岁就进显像管厂打工的区域经理俞朝翎就是典型代表,他毫不客气地评论关明生的培训:”那些都是废话,我赚我的钱,文化跟我有什么关系?”而负责深圳区的王刚则更直接,这位日后通过投资滴滴赚了一万倍的金牌销售对马云说:”Savio(关明生)的培训没用,他讲得不对。” [6]

也有闹出笑话的,比如日后成为美团COO的干嘉伟,当时在阿里杭州总部当销售员。2001年西湖论剑期间,关明生在台上讲解阿里的”独孤九剑”,干嘉伟觉得”其实可以诠释得再好一点”,于是跑到台上去讲什么”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直接把老关惹火了。

这些不满和牢骚,马云都看在心里。如何让干部接受统一的思想,马云知道最好的老师是谁。

方法分两步。首先,建立培训体系。2000年,在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过了今天不知明天的时候,阿里宣布花大力气搞培训,以后每年投入100万。这套培训体系被称作”百年大计”,里面价值观部分占60%,由马云、关明生和彭蕾主讲,而销售部分只占40%。阿里规定所有销售上岗前必须回杭州脱产培训一个月。等到毕业时,新员工要么抹去跟”独孤九剑”相冲突的棱角,要么很快就选择离职走人。

除了早期员工,后面进阿里的人基本都在”百大”培训过,比如日后成为赶集网COO的陈国欢是2百大(第二期”百年大计”的意思),美味不用等COO夏小虎是8百大,后来曾任职阿里B2B公司CEO的卫哲入职时已是53百大。从”百大”开始,阿里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百年”系列培训体系。

由于橙色象征着阿里,这些培训私下里有个更生动的名字:刷橙。

马云给第一届百大培训,2001年

其次,”管住”脑子后,阿里需要用一套考核制度来管住手脚。如前文所述,阿里考核体系中价值观和绩效各占50%,这两个维度可将员工分为五类:狗(没业绩,没价值观)、野狗(有业绩,没价值观)、小白兔(没业绩,有价值观)、牛(业绩和价值观都一般)和明星(有业绩,有价值观)。

这五类里其他的都好处理,唯有”野狗”这一类,是考验能否坚持价值观的关键。2002年下半年,中供(”中国供应商”简称)团队的两名销售给了客户回扣被查出,两人都是典型的”野狗”,业绩占到所属大区的50%之多。尽管阿里当时正处于冲刺”全年盈利1块钱”的关键时刻,但马云还是没有手软,”咔咔把两个人裁掉”了。

给客户采购塞回扣侵蚀了客户的利益,显然属于违反”客户第一”原则的踩线行为,自然要祭出雷霆手段。而除了这种”树典型”案例,价值观考核已经全面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无论大事还是小事,红线始终在那里。多年后,马云在阿里组织部的一次讲话中点出了这样做的动机:

“天下没有人不认同客户第一的,天下没有人不认同团队合作的,天下没有人不认同诚信的,你去问一下,诚信对不对?对啊,但是你不考核它,它是出不来的,文化是靠考核出来的。”

“价值观是考核出来的”是阿里文化能落地的关键。马云后来还总结:”价值观是用来弥补制度不足的,但价值观本身恰恰是需要制度保证。”把无形变有形,这是他常说的那句”虚的价值观,实做”的具体含义。这种思路,显然已经超出了经典管理学的范畴,在全球找不出多少同行者。

至此,阿里围绕价值观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大批熟稔价值观的员工奔赴前线。他们中有的高度认同,有的囫囵吞枣,有的仍存怀疑,”独孤九剑”这件武器离开马云的嘴和阿里的墙后,能否在残酷的竞争中提供战斗力,恐怕除了马云外谁的心里都没底。

如何验证武器的效用?最有效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战斗。

02. 战斗

2002至2007年,是阿里战斗最密集的一段时间,贯穿其中的是三大战役:B2B业务对阵环球资源和慧聪网,C2C主力淘宝对阵eBay,以及集团全体对阵非典。

率先结束战斗的是B2B战役。在两位销售大师李琪和李旭辉的带领下,”中供铁军”展现出了恐怖的战斗力,一批金牌销售如干嘉伟、贺学友、王刚、陈国环等人横空出世,把对手环球资源的市占率从90%打到了10%。等到卫哲接手的2006年底,阿里B2B业务早已一骑绝尘,彻底甩开对手。

这场胜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能让客户赚到钱的产品、完善的销售体系方法论、激励性极强的”金银铜牌制度”、对手的反应缓慢和不接地气等,但”使命、愿景、价值观”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销售在地推时慢慢认同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从质疑走向相信,从相信走向坚信。

再以”独孤九剑”中”教学相长”这条为例,”中供铁军”的销售之间形成了”无保留分享”的习惯,经验和方法被毫无私心地相互传授,老同事会帮新同事close(签单),甚至在同事困难时候”赠送”客户资源。这种团队配合大大提升了业绩,又反过来让销售们对”教学相长”更加认同,形成正向循环。

曾经质疑关明生的俞朝翎在听下属述职时发现,践行阿里价值观的销售工作效率更高,业绩更突出,他从此开始认可价值观的作用[6]。”无用”终于变成了”有用”。

通过战斗来验证”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好处在于:胜利的过程会被解构出无数案例,在官方的语境下,这些案例将被挂钩到价值观上,把”实战的胜利”升华为”价值观的胜利”,这样便能反过来促进价值观的强化和传播。同时,这些新解构出来的案例又能丰富阿里价值观体系的宽度和深度。

比如在B2B战役中,李琪琢磨出了一套”金银铜牌激励制度”,主要内容是如果销售员这个月业绩优异,下个月的提成比例就很高,而为了不浪费这个高提成比例,销售下个月就自觉地冲击更高业绩。这套设计巧妙的制度,后来演变成”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这条新的阿里价值观。

这种通过战斗来对价值观进行强化、传播、丰富、拓宽的方法,在第二场战役中也被体现地淋漓尽致。

淘宝打败eBay的过程早已众所周知,湖畔花园的秘密研发、马云跟惠特曼的隔空交战、雅虎的10亿美金等片段,已经是互联网编年史里中众口传诵的故事。跟B2B战役一样,价值观为胜利贡献了力量,也从中获取了新鲜实例的支撑,比如支付宝的诞生过程,就成为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的经典案例。

相比于前两次战役里价值观暗中发挥力量,2003年初全集团对抗非典疫情,更像是价值观的主场战事:以”客户第一”始,以”客户第一”终。

2003年4月15日,广交会开幕,广州此时已被明确划为”非典”疫区。阿里由于此前已经承诺带50位”中国供应商”客户参展,所以仍然派出包括美籍高管艾斯利曼在内的7名员工参加广交会。他们回杭州不久,一名女员工就被确诊为非典疑似病人。

抗击非典,2003年

第二天,阿里全部400多名员工回家隔离。业务中断的伤害是毁灭性的,但当时400名员工自发把台式机、通讯录、客服电话搬回家,并发动家属帮忙接听客服电话。结果阿里巴巴客户与流量不仅没有流失,新增会员数、网站访问量、信息发布量反而大幅增长,顺利地扛过艰难时刻。

而在隔离期间,秘密研发的淘宝仍在紧张进行(在远离总部的湖畔花园封闭开发,所以没被隔离),5月10日,日后席卷中国的taobao.com顶着压力上线,马云无法亲到现场庆功,只能通过雅虎通视频对10名员工表示了感谢[5]。5月10号后来也被定为”阿里日”,感谢阿里家人的付出。

三场战役结束后,阿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从PPT里的枯燥文字,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它们被提炼、总结、升华,刻在了每个阿里人的脑子里。

2004年,”独孤九剑”被浓缩,从九条变成六条: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激情、诚信、敬业,称为”六脉神剑”,考核方式也变成了更为严格的通关制,但抵触情绪却比三年前少了许多。这得益于用打仗来深化价值观的方法,从胜利走向胜利,到战斗中去,完成从”无用”到”有用”的转化。

从关明生报到的2001年,到eBay退出中国的2006年,阿里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可用三句话总结:用培训来传授,用考核来落地,用战斗来深化,连贯而完善。不过虽然这套体系超出同时代其他公司的段位,但仍称不上无懈可击,比如:假如某天阿里的掌舵者试图改变价值观,如何应对?

而随着阿里陆续开拓C2C、支付和软件等新业务领域,”统一步伐”的难题也浮出水面:各新业务之间商业模式差别很大,组织管理差别很大,发展速度差别更大,集团开始形成隐形的气墙和山头。如何不让强势的业务部门成为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是摆在中外管理者案头的共同难题。

所以马云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思考下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套制度,来保证阿里的航向和价值观的传承。

03. 修舵

2007年初,阿里”一拆五”,B2B、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阿里软件五家公司独立,引发全球瞩目。与此同时,另外一个机构也悄悄地成立了,它就是阿里的”组织部”。

组织部的门槛很高:级别在M5和P10以上。但很显然,这个听起来很耳熟的部门并非一个单纯的高管俱乐部,而是承担着通过凝聚公司骨干实现上通下达,统一调遣集团干部的功能:进入到组织部的高管,就会成为集团的”资产”,晋升、调动和待遇都要服从集团。对此,马云在组织部的内部讲话中给出了清晰的阐述:

“……你们属于阿里巴巴集团了……在淘宝工作的组织部员工不是淘宝的,是集团派你去淘宝的;你去支付宝,是集团派你去支付宝,你是属于集团的人才,集团管你。”

从管理角度看,组织部实现了”集权”和”分权”的平衡,让阿里实现了”良将如潮,调度自如”的能力,好处显而易见。外界通常看不懂阿里的高管调度:管物流的调管云计算了,管云计算的调去管金融了,被调遣的干部基本上毫无怨言,迅速到位,从不拖泥带水,这就是组织部功能的体现。

而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也大有裨益。组织部的规模是500多人,几乎涵盖阿里的前台、中台和后台的所有部门,是阿里中高层干部的大集合,他们”步伐统一”,阿里才能”步伐统一”。马云对组织部这样要求[12]:”组织部对大家有所要求,就是不断传递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使命感。”

但这还不够,在2009年阿里成立十周年之际,马云进一步推出了”阿里合伙人”制度。

阿里合伙人规模在30~40人之间(目前38人),人数是组织部的1/10,有些合伙人未必属于严格意义上高管序列,但在传承公司价值观、文化方面绝对值得信赖。合伙人制度的用途,仍然可以从管理和价值观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前者的角度看,合伙人可以提名大多数董事人选,让最懂这家公司、最在乎这家公司的人决定它应该去向哪里。

从价值观角度看, “合伙人”这套制度跟组织部类似,或者说一横一纵,一虚一实,通过囊括各条业务阵线关键人物的组织,确保集团的”步调一致”。在38人的团体中,还存在一个由马云、蔡崇信、彭蕾、张勇和井贤栋 5 个人组成的”合伙人委员会”,负责新提名候选人的审核,这保证了合伙人层面价值观的不偏航。

从5个人,到38人,再到500人,再到整个集团数千人的HRBP,阿里构建了一套按照大概1:10比例递增的同心圆体系,管理半径不断扩大。通过这个体系,阿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能够自上而下传递到集团十万级别的员工。对此,马云在2011年3月的迎接组织部新人交流会上是这样归纳的[12]:

我不可能直接走向2.3万名员工,我的精力是放在像陆兆禧、彭蕾、蔡崇信、曾鸣等这些人身上。我影响他们,通过他们去影响组织部的人,让组织部的同事再去影响更多的人,影响到2.3万名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体系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体系,上下没有隶属关系,各个层面也几乎不做商业决策。而负责管理具体业务的是另一套管理体系——消息显示,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花名逍遥子)负责的经济体发展执行委员会,下设”五委四办”,管理阿里旗下零售、金融、消费者服务、批发、物流、云计算等所有业务线[13]。

两条线同时发挥功能,使得阿里能够调动数量超过10万人的公司。干部思想统一,兵将指哪儿打哪儿,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力。美团二号人物王慧文在去年在36氪大会上这样称赞阿里:”所有新经济公司里,只有阿里的组织能力过关。阿里巴巴今天能支撑这么多业务,还不出乱子。”

阿里的”虚”和”实”已冲破气墙,紧密结合,大幅提升了管理半径,”无用”的价值观已实实在在地变成”有用”的组织力和生产力。但在外界看来,这些与众不同的制度设计在西方管理教科书里找不到,在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也找不到,它们增加了阿里的神秘性,并总是引来一系列自行臆想的猜测。

猜测会带来误解,误解会带来质疑,而质疑会带来敌视,它们都将在2011年爆发。

04. 孤寒

从春节开始,阿里巴巴的2011年就没好过过。

首先爆发的是”中供欺诈事件”。2011年1月,阿里内部的由蒋芳牵头的调查显示:从2009年至2010年,中供前线销售团队中大概有100名基层员工或蓄意或疏忽,容许了2326名中国供应商诈骗全球买家[7],引发轩然大波。事发后,CEO和COO因这起内部贪腐大案引咎辞职。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事后马云对他的助理说[9]:”在战场上拼刺刀,手脚被敌人刺一刀是感觉不到太痛的,而在家里你要砍掉自己一只手,那个痛······”

卫哲的离去造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围观群众纷纷觉得此事是借题发挥,拿价值观来”铲除异己”,或者杀中供以儆淘宝。而尽管当事人事后一再强调自己”不冤”[7],但信者寥寥。归根结底,这种错位来源于外界对阿里价值观的陌生和误解:人们不相信贴在墙上的标语,会真的拿来践行。

中供欺诈事件给团队造成的裂痕还未抚平,3月焦点访谈就曝光了淘宝网纵容假货,又令阿里上下焦头烂额;10月,”十月围城”爆发,3000多个中小卖家围攻淘宝商城。

马云承认做得不够好,但丝毫不认为自己违背了价值观。他挨个回应,”淘宝的投诉量远低于线下市场的投诉量。淘宝网从来没有纵容售假,淘宝能追查出售假的根源,但没有执法权”;然后又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政策安抚商家,拿出10个亿作为消费者保证基金,最后才平息围城。

委屈和牢骚自然不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他不忿道:我在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别人不相信。”我就这么讲吧,第一,中国企业你要讲价值观。forget it,他妈的企业来讲价值观,他就不敢相信。第二,用不用得好,执行对不对。因为每个人离开的时候,都会认为你用价值观做借口[8]。”

这是他罕有的表达负面情绪,但现实其实很合理:你树立一杆价值观的大旗,别人要打你,也会利用这面旗,你四处倾诉委屈,别人也不会理解。这就是高处的孤寒。

从湖畔花园创业的1999年,到阿里合伙人落地的2009年,十年之间马云尽管也遭遇过瓶颈和挫折,但总体上还是”从胜利走向胜利”,凯歌高奏之下,”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框架不断丰富和拓展。2011年是阿里价值观首次进入大众传播的视野。显然,它进入的方式和角度令马云失望。

这些陌生、误解、质疑和敌视,让阿里成为一道互联网世界里奇特的风景:”失道寡助”成了阿里身上的标签,”不被理解”成为人们谈论阿里的常用语,”洗脑文化”被用来形容阿里的价值观,”路上看表情就能辨别出阿里的员工”成了互联网圈的共识,媒体甚至把”孤独”这个词贴在马云身上。

阿里似乎并不畏惧。张勇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每个人都是成年人,每个阿里的员工都是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都有建树的同事,脑子岂是这么轻易能被洗的。”

而阿里的价值观体系也无视争议,继续原路向前,甚至仍在进化。2013年,六脉神剑价值观的新考核方式诞生,在04年版本的基础上,开始向帮助组织发现、识别、培养人才倾斜。这一年,马云还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辞任CEO,并以此来检验他这套作品的坚强和韧性。

这涉及到了那个终极问题:在互联网公司愈发同质化的今天,为什么只有阿里如此不一样?它与众不同的来源是什么?

05.溯源

一家公司的精气神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人的性格。而阿里独特的本源,其实来自于马云这个人。

马云的性格,是一种时代和家庭赋予的复杂糅合。他出身曲艺世家,迷恋传统中国里一切好的东西;他英文好,很早就接触西方,年轻时就跨越重洋,见识西方最先进的东西;他口才卓越,在95年西湖明珠电视台的一则随机测试型采访中,他制止偷窨井盖的几个壮汉,既有勇气,又有谋略。

他心直嘴快,常常口无遮拦,令公关头疼。舆论批判996时,他硬要表态,坚持认为”我完全可以说一些‘正确的话’,但今天社会不缺正确的话,我们缺的是实话、真话、让人思考的话”;而在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期间,有投资者问:早知道你把股东排第三,我就不买你股票了。马云回答:你赶紧卖掉吧。 

这个人又特爱折腾,好奇心十足。他研究中外历史、佛学道家、儒释典籍、西方管理、毛氏战略,东方西方的都能被他拿来用,年会时一身乔装上去唱歌,模仿迈克杰克逊尬舞,跟李连杰拍电影,跟许家印搞足球,他用生命诠释了:有钱人的快乐虽然朴实无华,但一点儿都不枯燥。 

阿里10周年年会,2009年

这种性格,不用说是在理工技术男扎堆的互联网圈不多见,就是放眼全中国,也找不到几个。他自己总结:美国人认为我是很典型的中国人,中国人却把我视作美国人。

翻开1995-2010的中国创业版图,张朝阳、王志东、李彦宏、陈一舟、邵亦波、携程四君子等这些领跑者无不都是清一色海外背景,连英语蹩脚的雷军,启蒙教材也是《硅谷之火》,丁磊和马化腾虽是土生土长,但也都是技术男和工程师做派。这些人懂技术、懂运营、懂管理、懂销售。

以上这些,马云一个都不会,那他到底会什么?

马云最擅长的,是构建一个精神气场(价值观),选择一条广阔的赛道(商业设计),设计出一套能战斗的体系(组织设计),把他想要的人才聚拢旗下,然后共同去完成一件目标(愿景和使命)。换句管理学味儿浓的说法,就是:用”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确定方向,用组织设计和商业设计来抵达终点。

他的性格和经历,都有助于他完成这件事情。程维曾问关明生,马云是怎样在一年时间内组建起蔡崇信、吴炯、李琪等人的豪华团队?关明生说他也纳闷。蔡崇信三代耶鲁,吴炯雅虎骨干,李琪销售鬼才,关明生外企高管,最后却都心甘情愿地跟随马云创业,其根本就在于马云的精神气场。

淘宝创始团队合影,2003年

这种构建精神气场的能力,起源于马云的性格,又在他短暂的教师生涯中被锻炼强化。冯仑曾讲过,马云本来就是教师出身,而教师最擅长的就是同样内容可以不厌其烦地讲上千遍,给1班讲完,给2班讲,再给3班讲……正是因为他反反复复讲使命、愿景、价值观,大家听得多了,也就信了。

在把”精神气场”固化的过程中,武侠文化的作用被高估了。事实上,没人会因为自己有一个花名、在称作”光明顶””桃花岛”的会议室里开过会,就会生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慷慨之情。阿里的价值观之所以成功,归根接地还是来自于”用培训来传授,用考核来落地,用战斗来深化”的执行体系。

而商业设计和组织设计也很重要。扬长避短,是马云的强项,他可以不懂技术和管理,但通过商业设计和组织设计,他总能找到最合适的人。

只有商业和组织设计能力,是”强公司”;只有”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佛公司”;同时拥有这三者,才是”好公司。”

中国的”强公司”很多,无论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还是家电地产等传统行业,每个做到细分领域霸主的公司都是强公司。但精神气场这个东西,确是阿里独有,你能够在其他公司身上嗅到创始人的味道,有的是产品味儿,有的是技术味儿,但你很难感受到一种引力,这就是阿里的精神气场。

精神气场到底好不好,见仁见智。有人觉得它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良药,有人觉得它是某种程度上的”洗脑”,但唯一没人否认的是:同时具备”虚”和”实”能力的公司,组织战斗力、航向管控力、内部凝聚力都会大大增强。有的人批判它,讨厌它,但也有人想借鉴它,学习它,甚至模仿它。

等到后一种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的误解和质疑才会慢慢消融。即使强大如阿里,这一天也要等很久。

06. 传承

从2015年开始,学习阿里价值观的人变多了,质疑阿里价值观的人变少了。

触发这个临界点的,一是阿里的业绩仍然在高速增长,而常拿来对比的腾讯却陷入中年焦灼之中,这让一批曾经低估阿里的人开始反思;二是大批从阿里出来创业的人,在各个细分行业建功立业,并毫不掩饰自己对阿里价值观的认同,让观察家们不得不思考:我们有没有误解阿里?

原中供铁军成员,同程网创始人吴志祥曾经在《赢在中国》里这样说:”从阿里巴巴出来的每一个人,带走的绝对不是阿里的商业模式,带走的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和创业的激情。”在之后,无论是去了美团的干嘉伟,还是创办滴滴的程维,或是搞投资的王刚,都发出过类似的感慨。

曾经有个公司从阿里挖了二十几个人,这些员工在新公司里天天跟老板讲价值观,并认为不考核价值观是错误的[12]。后来老板受不了,打电话给马云:你是派了一批间谍来策反我吗?

而回到阿里本身,关于价值观的争议却仍然存在。2016年9月,4名阿里员工因擅自用自写的脚本抢月饼而被开除,理由是触及诚信红线。外界一片指责,曾经揭开”中供欺诈事件”的蒋芳做了全面的回应,但得到的仍是网友和媒体的口诛笔伐。跟当年类似,他们仍然认为价值观是”无用”的。

但跟往常一样,质疑没有阻挡阿里价值观演变的脚步。2019年9月10日,阿里在20周岁生日这一天升级了新的六脉神剑:1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2.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3唯一不变的是变化;4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5此时此刻,非我莫属;6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

这六句土话,每一句背后都有典故和案例。比如”此时此刻,非我莫属”是由”If not now, when? If not me, who?”这句话翻译过来的。这句话在1999年被刚刚成立的阿里当做招聘广告词登在了《钱江晚报》上,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其实是自问自答,暗含”舍我其谁,独当一面”的战斗精神。

2019年8月19日,苹果、亚马逊等181家全球顶级公司达成共识,”股东价值不再是美国一些顶级商业领袖的主要关注点,投资员工,为客户创造价值,与供应商合作并支持外部社区,现在已成为公司业务目标的重中之重。”这似乎在向阿里”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价值观致敬。

改开波澜壮阔的四十年,中国诞生了无数优秀而卓越的公司,他们在商业领域披荆斩棘,在管理领域也在艰难探索,如何管理、指挥、调度一个数万数十万人的商业组织,持续地为亿万中国人提供服务,同时坚守良知坚守底线,华为在撰写答卷,腾讯在撰写答卷,阿里也在撰写答卷。

而阿里这份尚未落笔的答卷,是几千年来中国商人阶层探索商业伦理的延续。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把伦理道德注入商业活动中,形成”诚信无欺、以义制利、和厚生财”的价值观,却往往沦为没有约束力的道德说教。而商人阶层也被逐步异化成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无商不奸的形象。

而阿里对价值观的实践,其实承接了儒家的古老义利观,相信人性本善,以义制利。但区别在于,通过制度的设计,阿里让价值观从虚弱无力的道德说教变成落地的管理体系。这使得”善”主导的企业精神传递到其员工、客户和社会。它的价值超越了管理本身。

马云无意也无力为中国企业输出一套完美的样板,他能做的,只是用商业和组织能力,叠加”愿景、使命、价值观”的体系,帮助阿里成为”好公司”,然后把接力棒交给继任者,正如他在昨天阿里20周年年会时讲的那句话:”今天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制度的成功。”

而对他自己,阿里在”无用”和”有用”之间的实践,助他抵达了道家的那重境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惟课」推荐延伸阅读:

阿里巴巴的“新六脉神剑”

马云曾在演讲中说过,“阿里历史上所有重大的决定,都跟钱无关,都跟价值观有关”;价值观让阿里巴巴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依然敢于坚持。

于阿里巴巴而言,无论是马云的卸任,还是集团成立的 20 周年纪念日,都意味着阿里巴巴即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19 年 9 月 10 日,阿里巴巴“新六脉神剑”应运而生。即:

  •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 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 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同时,阿里巴巴还再次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依然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

  • 活 102 年:我们不追求大,不追求强,我们追求成为一家活 102 年的好公司;
  • 到 2036 年,服务 20 亿消费者,创造 1 亿就业机会,帮助 1000 万家中小企业盈利。
阿里巴巴新六脉神剑

参考资料:

[1]. 关明生:采访口述

[2]. 关明生:阿里巴巴价值观的演变

[3]. 陈润: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4]. 波特·艾利斯曼,阿里传: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

[5]. 李亮,马云:一路这样走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6]. 和阳,阿里局1[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7]. 和阳,阿里局2[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8]. 李翔,马云专访:商业王国、孤独感、管理艺术

[9]. 贝拉,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

[10]. 周林娟:日美企业经营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1]. 陈伟:这就是马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2].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M]:红旗出版社

[13]. 晚点LatePost,阿里最有权力的13个人

[14]. 纪录片:扬子江大鳄

[15]. 宋金波,韩福东,阿里铁军[M]北京:中信出版社

[16]. 阿里巴巴:阿里味儿上中下

[17]. 王利芬,李翔: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8]. 吴新文,国外企业伦理学:三十年透视[J]

[19]. 骆轶航,阿里巴巴孤独进行时

[20]. 阿里研究院,新经济崛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1]. 陈伟,这还是马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2]. 林军:沸腾十五年

TED – Joseph Gordon-Levitt: How craving attention makes you less creative

囧瑟夫在 TED 2019 上分享了「不要总想着吸引注意力,而应该努力去关注」,主题鲜明,诙谐幽默!

延伸阅读:

好奇心日报:囧瑟夫对科技公司 CEO 的角色认真起来 | TED 2019 现场报道

知乎:约瑟夫·高登-莱维特(Joseph Gordon-Levitt)为什么受欢迎?

Apple Podcast: Creative Processing with Joseph Gordon-Levitt